老撾紅酸枝
![]() |
老撾大紅酸枝 |
科屬:蝶形花科黃檀屬樹種。
別名:大紅酸枝、老撾大紅酸枝、老紅木、火焰木、玫瑰木。
產地:紅酸枝木多出產于東南亞一帶,主要有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家,我國在民國以后已完全絕跡了。其中以老撾產大紅酸枝為最佳。(注:2013年10月25日,越南正式禁止大紅酸枝出口 >>)
特性
![]() |
老撾紅酸枝紋路 |
1、老撾紅酸枝花紋漂亮,簡單的說就是黑色的紋理多一點。紋理層次感分明。
2、老撾紅酸枝油性大,有光澤,不易裂。
3、老撾紅酸枝密度大。
木質與顏色相似于小葉紫檀,年輪紋都是直絲狀,鬃眼比紫檀大,顏色近似棗紅色。其木質堅硬、細膩,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長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區別于其他木材的最明顯之處在于其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覺。
用途
老撾大紅酸枝屬于交趾黃檀,是真正傳統意義上的“老紅木”。因老撾的緯度比其他各國更接近赤道(高檔木材均與此相關),故老撾大紅酸枝木材比其它各國酸枝木汽干比重更大,材質更堅硬,蠟質含量及其光澤等各項指標均遠優于其它。且老撾大紅酸枝材幅寬大,顏色花紋美麗,材質優良。在我國老撾大紅酸枝被廣泛用于制作各種類型、款式的高檔紅木古典家具,也適宜制作裝飾工藝品,樂器、雕刻等。老撾大紅酸枝是上等的好木材。以此對應,老撾大紅酸枝的價值也遠高于其它各國的紅酸枝。在明清兩代,老紅木與小葉紫檀、黃花梨并稱為宮廷專用的“三大貢木”。
老撾大紅酸枝盒子
價格
2013年3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公布,除了在附錄中保留原有的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外,還新增交趾黃檀(紅酸枝)和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伯利茲黃檀和盧氏黑黃檀等,今后將被限制交易。6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正式生效。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內紅木制品尤其是紅木家具價格上漲驚人,且一木難求。僅僅3個多月時間內,紫檀、微凹黃檀原料漲幅達到1倍,紅酸枝原料最高漲幅超過120%。在福建仙游,超過一米長的紅酸枝木料(業內俗稱“米料”),5月份的價格是7萬元/噸,7月份漲到了11萬;4-5月份價格在3萬多/噸的小料,7月份漲到了5-6萬元/噸;直徑20厘米、長度2米以上的常規木料每噸大約11-12萬元之間,7月份漲到15萬元左右,漲幅高達30%上下,而且一木難求;直徑30厘米以上的大料,從16-18萬元/噸上升到22-25萬元/噸,漲幅超過了40%;直徑40~50厘米的獨板,價格更是翻了一番都不止。
2013年10月25日,老撾正式禁止大紅酸枝出口。
簡易識別與鑒定
交趾黃檀木質僅次于檀香紫檀,優于雞翅木、花梨木。心材顏色差異很大,橙色、淺紅褐色、紅褐色、紫紅色、紫褐色至黑褐色,材色不均勻,深色條紋明顯,有時可見黑色帶狀條紋,即俗稱的“黑筋”。老料顏色紫黑,光澤較暗,質地致密。橫切面用放大鏡觀察,可見管孔周圍有翼狀和細線狀的結構,寬度小于管孔直徑。
容易混淆的樹種
交趾黃檀與其他紅酸枝木類樹種宏觀特征上較難區分,特別是做成家具后往往連專家也很難鑒別。
1.巴里黃檀:也叫花枝,生長輪明顯,橫切面有較明顯的網狀結構,弦切面上有栗褐色細條紋構成豐富的美麗花紋。
2.奧氏黃檀:也叫白枝,常帶明顯的黑色條紋,很像交趾黃檀的“黑筋”,弦切面有“雞翅紋”,新切面呈檸檬紅色。
3.微凹黃檀:也有黑色條紋,整體材色泛黃,新切面為桔紅褐色,帶有較濃的酸味,木材堅硬程度不如交趾黃檀。
文化淵源
“紅木”一名,在我國最早出現在清代中期,紫檀(檀香紫檀)和黃花梨(降香黃檀)日漸難求,開始從南洋(東南亞一帶)進口木材以替代。當時有“紫榆”之稱,因有酸香氣,廣東稱之為“酸枝”,因顏色大多為棗紅色,長江以北多稱之為“紅木”或“老紅木”,主要是指交趾黃檀與巴里黃檀。李英健、王小芳在《東南亞產三種紅酸枝木考辨》中認為越南南方地方志《嘉定通志》中錄“紅木,葉如棗,花白;所產甚多;最宜幾案柜櫝之用;商舶常滿載以歸”的紅木指的就是交趾黃檀。清代江藩《舟車聞見錄》:“紫榆來自海舶,似紫檀,無蟹爪紋。刳之其臭如醋,故一名‘酸枝’!蹦壳斑有清末、民國的紅酸枝木舊家具的地方大多集中在上海、蘇州、天津、福建、廣東沿海一帶。劉鵬先生在《紅木家具及實木地板》中分析在明朝期間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往來頻繁,東南亞各國也以貿易與朝貢的形式把紅木運至中國,用于制作家具,而其《中國現代紅木家具》中認為其中的紅木就有酸枝木。
本文關鍵字:交趾黃檀 老撾紅酸枝 大紅酸枝 老紅木 火焰木 玫
詞條信息
- 發布時間:2013/11/11 15:30:23
- 更新時間:2013/11/11 15:58:52
- 點擊:16346 次